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傲慢与偏见 -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作品赏析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不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却深深震撼我心。
  ——题记
  又一次翻开已经稍稍发黄的书,熟悉而亲切的文字,让我立刻想起伊丽莎白美丽的眼睛,达西似乎冷竣却隐藏着温柔的面容……这并不厚的一本初中就已读过的书,我却不惜千里之远从家里带到学校,让它时刻伴我身边。也许它并不是我所读过的最好的小说,却是让我最难忘的一本。
  真的,这不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薄薄300来页,不到30万字,没有波澜壮阔,也谈不上深奥,和例如长达4000余页、超过300万字的意识流小说《追忆似水年华》等等一比就相形见绌。就像作者奥斯汀本人一样无法和那些大文豪相提并论。或许有的人认为这本书太平常而根本就不屑于去评价它。然而这却是一部极具生命力的小说,历经200余年,仍然吸引着无数读者。在今天著名的腾讯BBS论坛外国文学版面上,只要出现与《傲慢与偏见》或者奥斯汀有关话题的帖子,点击率和回复率一定会直线上升,尽管这些话题已不知被讨论过多少次了。
  和奥斯汀的其他几部小说一样,《傲慢与偏见》的取材事实上是相当狭窄的。正如夏洛蒂•勃朗特曾说:“我可不愿意在她们的那些高雅而狭窄的房子里跟她(奥斯汀)的那些绅士淑女们呆在一起。”在我看来,奥斯汀的小说有点像小女子文学,缺少一种大气的感觉。但我却喜欢这种“小女子文学”。你可以说她目光狭窄,也可以说她缺乏深度,你却无法抵挡她的魅力。事实上,取材范围的狭窄,并没有限制作者的视野,正如《傲慢与偏见》中达西和伊丽莎白的一段对话。达西说:“在乡下,你四周的环境非常闭塞,很少变化。”而伊丽莎白却回答到:“可是人本身变化那么多,你永远可以在他们身上看出新的东西。”这也许正代表了作者自己的看法吧。奥斯汀自己说“乡间村庄里的三、四户人家”是她“得心应手的好材料”,还把自己的艺术比作在“二寸象牙”上“细细地描画”。在我看来这正是作者的长处,也是其小说独到的地方。精工细致,一丝不苟,娓娓道来,细水长流,这就是我所喜欢的“小女子文学”的特点。无怪乎有人建议奥斯汀换一种写作方式的时候,奥斯汀拒绝道:“我必须保持自己的风格,按自己的方式写下去……”忽然联想到台湾作家三毛的文章,其最受欢迎的几本散文集如《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等,无非也是写一些生活琐事,取材也不见得有多广泛多深刻,却如此受亲睐,大概也源于此吧。反映生活的作品即是美的作品,《傲慢与偏见》带给我们的是一种英国乡村浓郁的生活气息,让人倍感亲切自然。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有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好的文学作品总是反应永恒的人性*,普通人的心态,在读者中产生共鸣。评论家们始终把奥斯汀排在勃朗特之前,其地位仅次于莎士比亚,就在于她的平淡、安宁。更何况有道是于平凡之中见伟大,于细微之处见深情,取材虽小,反映的问题却不一定小。这一点下面将谈及。

  爱情是小说永恒的主题,《傲慢与偏见》以爱情和婚姻为主要内容,自然是吸引读者的。但描写爱情的小说不计其数(言情小说似乎就很多产),要像《傲慢与偏见》这样在世界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傲慢与偏见》之所以称得上世界文学名著而不流俗于一般爱情小说,自有它的魅力所在。那么到底是什么使它脱颖而出呢?一部好的小说,内容、情节是非常重要的。《傲慢与偏见》的内容并不复杂,情节却引人入胜。读过本书的读者应该对小说开篇的一句话记忆犹新:“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It is a true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 在英文中in want of 是指客观需要,而不是主观想要;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深深反映出资产阶级婚姻的实质无非是金钱交易与利益的结合,可见作者的目光之透彻犀利,也正应证了前面所说的细微之处却能反映大问题。小说开篇就这样牢牢抓住了读者,接着通过班纳特夫妇风趣的对话,把读者带进一个女儿多得发愁的中产阶级家庭中。这个家庭家道已经中落,却还有5个待嫁的女儿,而且不幸班纳特先生又没有儿子,其财产将由表亲柯林斯继承。在资产阶级社会,如果女孩没有丰厚的嫁妆,就是再有才貌,也难找到体面的丈夫,就像书中达西所说:“她们倘使想嫁给有地位的男人,机会可就大大减少了。”所以处在婚姻要权衡双方阶级地位和金钱利害的情况下,这五位姑娘的出嫁前景确实不太美妙。小说采用古典的现实主义笔法,描写了四对青年男女的结合,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也借此表达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即为财产打算的婚姻是没有幸福的,结婚不考虑财产是愚蠢的,讲究门第的包皮办婚姻不堪忍受,把婚姻当儿戏毫不足取,理想的婚姻要以感情为基础。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与达西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真心相爱,美满结合,是作者所颂扬的幸福婚姻。从伊丽莎白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作者虽然没有反映出她那个时代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然而她的强烈的阶级意识却表现了出来,对经济、财产决定婚姻关系乃至生活命运的揭露也可谓入木三分。西方有位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大卫•戴克斯曾半开玩笑的说,在“揭露人类行为的经济原因”方面,奥斯汀“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在马克思以前就是马克思主义者了。”

  谈到《傲慢与偏见》,就不能不谈到它诙谐风趣的语言。奥斯丁的语言是经过锤炼的,她在对话艺术上讲究幽默、讽刺,这种艺术创新使她的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而这种富有特色*的语言在《傲慢与偏见》中发挥得尤为淋漓尽致。比如在写班纳特太太时,作者就这样写到:“只要碰到不称心的事,她就自以为神经衰弱。”又在班纳特太太与其丈夫的对话中写到:“我的好老爷,你怎么舍得这样糟蹋自己的亲生女儿?你是在故意叫我气恼,好让你自己得意吧。你半点也不体谅我的神经衰弱。”“你真错怪了我,我的好太太。我非常尊重你的神经。它们是我的老朋友。至少在最近二十年以来,我一直听到你郑重其事地提到它们。”多么活灵活现的语言,绝妙的嘲讽与诙谐,立刻使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在读者脑海中变得立体而清晰。再如另一个片段的描写:咖苔琳夫人的马车路过门口,柯林斯牧师全家手忙脚乱出去迎接,伊丽莎白却说:“就是这么回事吗?我还以为是猪猡闯进了花园呢。”直率的挖苦,戳穿了咖苔琳夫人自己吹起来的唬人架势,也使伊丽莎白这个蔑视权贵的形象在人们脑海中留下了更深的印象,越发觉得她的可爱。奥斯汀还善于通过最普通的语言让人物自己暴露自己。例如小说开头时,班纳特太太曾说郎格太太“是个自私自利、假仁假义的女人,我瞧不起她。”而到故事的结尾,当其大女儿与彬格莱的婚事已成定局时,她又说“我觉得郎格太太这个人真是太好了。”这两段截然相反的话,让读者不禁哑然失笑的同时,又多么生动地表现出班纳特太太的反复无常、自我中心。这样的例子在书中还有很多。一个曾充满偏见的伊丽莎白、一个曾浑身傲慢的达西、一对有趣的班纳特夫妇、一个可笑的柯林斯、众多出场人物、再加上喜剧效果和特殊写作技巧,这就是《傲慢与偏见》,却不是它的全部。奥斯汀的幽默是需要反复咀嚼的,并不是一看就能逗得你哈哈大笑的书,你最多只能会心的微笑。
  奥斯汀素来擅长于描写人物,正如《傲慢与偏见》这本书中几乎每一个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傲慢与偏见》中所涉及的人物虽不多也并不算少,要把所有这些人物描写得各具风格个性*,突兀于纸上,是相当难能可贵的。打开这本书,这些被刻画得栩栩如生的立体人物好像可以从书中向我们走来:温柔美丽、心地善良的吉英,机智聪明、生气勃勃、有胆识、有远见的伊丽莎白,相貌平平,性*好虚荣的玛丽,幼稚轻浮、娇纵放肆、卖弄风情的吉蒂与丽迪雅,愚蠢粗俗、趋炎附势的柯林斯……甚至那些不那么重要的人物也描写得惟妙惟肖。如书中写伊丽莎白等人到咖苔琳夫人府上作客这个场景:“威廉爵士虽说当年也曾进宫觐见过皇上,可是看到四周围这般的富贵气派,也不禁完全给吓住了,只得弯腰一躬,一声不响,坐了下来;再说他的女儿,简直吓得丧魂失魄一般,兀自坐在椅子边上,眼睛也不知往哪里看才好。伊丽莎白倒是完全安然自若,而且从容不迫地细细瞧着那三位女主人。”似乎随手一写却那么生动细致的刻画,使我们好像也是当时的客人,身临其景地看到他们,甚至他们的内心世界。总之,在日常平凡事物中塑造鲜明了人物形象,不论是伊丽莎白、达西那种值得肯定的人物,还是魏克翰、柯林斯这类遭到讽刺挖苦的对象,都写得真实动人。同时,语言幽默、讽刺,常以风趣诙谐的语言来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征。

  《傲慢与偏见》是我珍爱的一部小说,它不伟大但精工,不广阔但深刻。这部小说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书中弥漫着安详、静谧、和谐、秩序的气氛,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小说文风细腻生动,英国乡间的风俗人情跃然纸上,处处以小见大、匠心独具,社会风情画式的故事吸引着广大的读者,给我们以独特的艺术享受。仰望世界文学的天空,巴尔扎克、莎士比亚、马尔克斯、乔伊斯……诸多文学大师浮现于眼前,也许我们不会想到奥斯汀,尽管我们可能对她早已知晓;《人间喜剧》《哈姆雷特》《百年孤独》《尤利西斯》…… 一部部伟大的作品如夜空中璀璨的明星,吸引着人们的视线,让我们把《傲慢与偏见》遗忘,尽管我们可能早已读过。因为它太简单,太平凡,太通俗,人们通常是不愿意自己流俗的,尽管很多人事实上对高雅不知所云。我欣喜于自己发现了《傲慢与偏见》,它事实上是一部雅俗共赏的作品,因为对它的熟悉才更加感到亲切。它像乡间小路上的一缕清风,让我避开世间的喧哗,或者人间的悲伤。女孩子总是渴望浪漫,喜欢幻想,在作者笔下,爱情像传统的英国绅士,有些拘谨,但高尚可爱。达西“傲慢”,但他有一颗善良的心,追求真爱的勇气。伊丽莎白敢爱敢恨,有着一流的口才,出众的美貌,非凡的气质和勇气。我想这世界上肯定会有完美的爱情。只要我们用真诚的心去和人们沟通,交流,多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事情的真正本质,最终,一定会找到真正的幸福与快乐!
或许您还会喜欢:
飘(乱世佳人)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0
摘要:生平简介1900年11月8日,玛格丽特-米切尔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一个律师家庭。她的父亲曾经是亚特兰大市的历史学会主席。在南北战争期间,亚特兰大曾于1864年落入北方军将领舒尔曼之手。后来,这便成了亚特兰大居民热衷的话题。自孩提时起,玛格丽特就时时听到她父亲与朋友们,甚至居民之间谈论南北战争。当26岁的玛格丽特决定创作一部有关南北战争的小说时,亚特兰大自然就成了小说的背景。 [点击阅读]
飞鸟集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泰戈尔1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straybirdsofsummercometomywindowtosingandflyaway.andyellowleavesofautumn,whichhavenosongs,flutterandfalltherewithasign.2世界上的一队小小的漂泊者呀,请留下你们的足印在我的文字里。 [点击阅读]
饥饿游戏1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我睡醒的时候,床的另外半边冷冰冰的。我伸出手想试探一下波丽姆留在被子里的余温,结果只摸到了粗糙的帆布被单,她准是又做了噩梦,爬到妈妈被窝里去了。嗯,准没错。今天是收获节。我用胳膊支起身子,屋子里挺亮,正好看得见他们。小妹妹波丽姆侧身躺着,偎在妈妈怀里,她们的脸紧挨在一块儿。睡着的时候,妈妈看上去要年轻些,脸上尽管还是一样疲倦,可已经不那么憔悴了。 [点击阅读]
饥饿游戏2燃烧的女孩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壶中茶水的热气早已散发到冰冷的空气中,可我双手仍紧紧地握着茶壶。我的肌肉因为冷而绷得紧紧的。此时如果有一群野狗来袭击,我肯定来不及爬到树上,就会遭到野狗的撕咬。我应该站起来,活动一下僵硬的四肢,可我却坐着,像顽石一样一动不动。此时天已经蒙蒙亮了,周围的树丛已隐隐显露出轮廓。我不能和太阳搏斗,只能看着它一点点地把我拖入白昼,而即将到来的这一天是几个月来我一直所惧怕的。 [点击阅读]
饥饿游戏3嘲笑鸟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我低头俯视着自己的鞋子,一层细密的灰尘正缓缓地落在磨旧的皮革上。此时,我正站在原来放着我和妹妹波丽姆的床铺的地方,旁边不远是放饭桌的地方。烟囱已经塌了,烧得焦黑的碎砖头堆成了一堆,靠这个我还勉强能认得出原来房间的位置,不然的话,在这茫茫灰海中,我靠什么来辨认方向?十二区的一切几乎已荡然无存。一个月以前,凯匹特的火焰炸弹摧毁了“夹缝地带”贫苦矿工的房子、镇子里的商店,甚至司法大楼。 [点击阅读]
首相绑架案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我正站在波洛房间的窗户旁悠闲地望着下面的大街。“奇怪呀!”我突然脱口而出。“怎么啦,我的朋友?”波洛端坐在他舒适的摇椅里,语调平静地问。“波洛,请推求如下事实!——位年轻女人衣着华贵——头戴时髦的帽子,身穿富丽的裘皮大衣。她正慢慢地走过来。边走边看两旁的房子。二个男子和一个中年女人正盯捎尾随着她,而她一无所知。突然又来了一个男孩在她身后指指点点,打着手势。 [点击阅读]
马丁伊登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那人用弹簧锁钥匙开门走了进去,后面跟着一个年轻人。年轻人笨拙地脱下了便帽。他穿一身粗布衣服,带着海洋的咸味。来到这宽阔的大汀他显然感到拘束,连帽子也不知道怎么处置。正想塞进外衣口袋,那人却接了过去。接得自然,一声不响,那笨拙的青年心里不禁感激,“他明白我,”他心想,“他会帮我到底的。 [点击阅读]
马普尔小姐探案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马普尔小姐的故事——我亲爱的,我想我没告诉过你们——你,雷蒙德,还有你,琼——有关几年前发生的一桩奇特的小案子。不管怎样,我不想让人们觉得我很自负——当然了,我也知道和你们年轻人比起来我根本算不上聪明——雷蒙德会写那些关于令人讨厌的男男女女们的非常现代的书——琼会画那些出众的图画,上面全是一些四四方方的人,身上有的地方非常奇怪地凸了出来——你们都很聪明,我亲爱的, [点击阅读]
骗局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骗局》简介:陨石、冰架、空军一号、三角洲部队、性丑闻、政治黑幕……美国悬疑惊悚小说大师丹·布朗凭借高超地想象将这些元素有机的糅合在《骗局》中。整个故事围绕着一起科学大骗局展开,讲述了48小时内美国政界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小说以一桩神秘的谋杀案开篇:在人迹罕见的北极圈,加拿大地质学家查尔斯·布罗菲和他的几只北极狗被两个彪形大汉劫持到一架军用直升机上。 [点击阅读]
高尔夫球场的疑云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我知道有这么一则已为人所共知的铁事,它的大意是:一位年轻作家决心要把他的故事的开头写得独具一格、有声有色,想借此引起那些读腻了声色犬马之类文章的编辑们的注意,便写下了如下的句子:“‘该死!’公爵夫人说道。”真怪,我这故事的开头倒也是同一个形式.只不过说这句话的女士不是一位公爵夫人罢了。那是六月初的一天,我在巴黎刚办完了一些事务,正乘着早车回伦敦去。 [点击阅读]